东夏镇:文化“活水”浸润,文明建设提速

来源:青州新闻网      时间: 2019-11-19 13:39:00     


青州新闻网11月19日讯   近年来,东夏全镇上下共同努力,成功获评“山东省级文明镇”荣誉称号。为巩固现有成果、推动全镇文明水平持续提升,东夏镇特别注重发挥文化的独特作用,以文化建设加速文明建设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文化挖潜,塑造品牌

“送文化下乡村”不难,“种文化到心田”不易。文化建设一项长久性的工作,不能搞成“一阵风”和“水过地皮湿”,因此东夏镇首先强调内部挖潜,培育“带不走”的本土文艺队伍。锣鼓、秧歌、扇子舞、花伞舞……这些文艺活动简单易行,广大农村群众喜闻乐见,东夏镇就有很多村民掌握这么一种甚至几种拿手好戏,但过去往往都是自娱自乐,能带动村民参与的不多,影响力有限。对于这样的“文化富矿”,东夏镇进行了积极发掘,镇党委指导各村建立本村的文艺表演队伍,将过去村民自发、零散无序的各类文艺活动进行整合,比如王小村拉起了彩绸秧歌队、刘辛村组出了扇子舞队等等,初步实现了“一村一文化品牌”。

村组队伍,镇搭舞台。为了进一步扩大各村文艺表演队伍的影响力,东夏镇党委政府已经塑造出了“东夏镇新春文化汇演”和“东夏镇消夏系列晚会”两大文化品牌,两项活动每年定期面向全镇举办,各村的文艺表演队伍均可以报名,积极参与和表现突出的队伍不仅可以争取镇上颁发的奖项,还可以给本村的年底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挣到分数。有了合适舞台,解决了文艺活动“不正规”“没人看”等问题,有了鼓励制度,促进了各村发展和重视本村的文艺表演队伍。

东夏镇还鼓励有能力的村文艺队伍“走出去”。近年来,东夏镇文化站指导多支队伍参加青州市级比赛,先后成功拿回多个市级奖项,走出东夏镇的文艺表演队得到了全镇一致肯定。堂子村舞蹈队的“领队”大姐就有切身感受:“以前我们在村里练舞,都是农闲时候自发的,没人管更没人看,这几年我们的队伍不光拿了镇上的奖,市里的奖也拿到了,现在村里对于我们练舞很认可很支持。”

社会共建,各美其美

东夏镇在发展文化活动过程中,并不拘泥于一村一社区,而是非常强调社会共建,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,所以还形成了许多有特点的区域性文化品牌。

举办文化活动需要场地支持,因此场地就是东夏镇推动社会共建文化品牌的主要抓手。王小村“农民上楼”、成为楼宇化的新型农村社区后,沿街商品房吸引了知名的少年武术馆落户。武术馆作为教育培训结构,有举办开放武术表演进行宣传的需求,而王小社区有供居民活动的文化休闲广场,因此社区与培训结构探索了共建模式,在不干扰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,大型武术表演选择在广场上举办,带给王小社区及周边居民全新的活动体验,共同塑造了“少年武术表演”社区文化品牌。

社区与乡村共建文化品牌,场地也是关键的契合点。苏屯社区是社区提供场地模式。南北贯通的民生路是社区的轴线,而社区办事大厅大致位于民生路的中间点上,因此以社区活动室为主场,苏屯社区与各村打造了“象棋南北对抗赛”品牌。而李集社区则是乡村提供场地模式。前史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面积较大、交通便利,社区与村共建了“电影公益放映”品牌,而李集村的图书阅览室条件较好,2018年底更是被评为“青州市书香社区(乡村)”,社区与村共建有“社区阅读日”品牌。

人员支持则是东夏镇推动社会共建文化品牌的另一抓手。东篱居养老公寓项目落户东夏镇后实现了稳步发展,项目运营方为深入开发老年志愿服务领域,计划成立东篱居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,但运营方是民营资本,在这方面经验欠缺。得知这一情况后,东夏镇借鉴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模式,安排东夏镇关工委的工作人员与东篱居进行对接,担任指导员,帮助成立了东篱居关工委,塑造了“老年志愿服务”的全新文化品牌,探索了群团组织与企业共建文化品牌的新模式。(通讯员 马跃堃 报道) 

编辑:成同坤
文章推荐:

精选专题






青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网站声明: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

青州新闻网 青州通讯地址: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路东首广电大厦1楼、2楼

网络信息安全举报电话: 3303015 邮箱 : qznews360@163.com

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006号 鲁ICP备11000130号-1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37120210008

x
x
x
x